如何鑒別陰道炎、宮頸炎、宮頸病變? 婦科病 陰道炎、宮頸炎、宮頸病變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,俗稱婦科病,陰道炎最常見的包括霉菌、滴蟲、細菌等感染,宮頸炎包括子宮頸陰道部炎癥及子宮頸管黏膜炎癥。宮頸病變包括宮頸癌前病變以及宮頸癌。 今天我們先講一講宮頸炎 子宮頸是子宮的一部分,也可以說是子宮的門戶,從胚胎和女性胎兒起直至老嫗,子宮頸涉及女性一生中的婦科、產科、計劃生育、婦女保健和生殖健康等疾病防治和保健問題,涉及到婦女本身的健康、家庭幸福、經濟和社會問題,也與性和生殖等關系十分密切。 胚胎發育異常、炎癥、腫瘤、損傷、宮頸性不孕等許多婦產科問題。子宮頸是阻止病原體進入內生殖器的一道重要防線,但它本身也在經受各種致病因素(性生活、分娩、流產、手術損傷宮頸等)的侵襲;而宮頸內膜皺裂又多,細菌潛伏于此處后較難消除,極易引發宮頸炎癥。 其最明顯的癥狀 就是粘稠的白色粘液狀或膿性的黃色粘液狀白帶增多,此外還可伴有外陰瘙癢、腰骶疼痛等。 因子宮頸管陰道部鱗狀上皮與陰道鱗狀相延續,陰道炎癥均可引起子宮頸陰道部炎癥。由于子宮頸管黏膜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,抗感染能力較差,易發生感染。臨床多見的子宮頸炎是急性子宮頸管黏膜炎,若急性子宮頸炎未經及時診治或病原體持續存在,可導致慢性子宮頸炎癥。 陰道分泌物增多,呈黏液膿性,陰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陰瘙癢及灼熱感。此外,可出現經間期出血、性交后出血等癥狀。若合并尿路感染,可出現尿急、尿頻、尿痛。若為淋病奈瑟菌感染,因尿道旁腺、前庭大腺受累,可見尿道口、陰道口黏膜充血、水腫以及多量膿性分泌物。 少數姐妹可有陰道分泌物增多,淡黃色或膿性,性交后出血,月經間期出血,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陰瘙癢不適。婦科檢查可發現子宮頸呈糜爛樣改變,或有黃色分泌物覆蓋子宮頸口或從子宮頸口流出,也可表現為子宮頸息肉或子宮頸肥大。 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? 01 02 01 02 03 至于如何檢查如何治療 主要為抗生素治療 1 經驗性抗生素治療對有以下性傳播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(如年齡小于25歲,多性伴或新性伴,并且為無保護性性交),在未獲得病原體檢測結果前,采用針對衣原體的經驗性抗生素治療。 2 針對病原體的抗生素治療對于獲得病原體者,選擇針對病原體的抗生素。由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伴有衣原體感染,因此,若為淋菌性子宮頸炎,治療時除選用抗淋病奈瑟菌藥物外,同時應用抗衣原體感染藥物。 3 性伴侶的處理若子宮頸炎患者的病原體為沙眼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,應對其性伴進行相應的檢查及治療。 無癥狀者 對表現為糜爛樣改變者若為無癥狀的生理學柱狀上皮異位無需處理。 有癥狀者 對糜爛樣改變伴有分泌物增多、乳頭狀增生或接觸性出血,可給予局部物理治療,包括激光、冷凍、微波等方法,也可給予中藥治療或其作為物理治療前后的輔助治療。但治療前必須經篩查排除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子宮頸癌。 1 慢性子宮頸管黏膜炎對持續性子宮頸管黏膜炎癥,需了解有無沙眼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的再次感染、性伴是否已進行治療、陰道微生物群失調是否持續存在。針對病因給予治療。對病原體不清者,尚無有效治療方法,可試用物理治療。 2 子宮頸息肉行息肉摘除術,術后將切除息肉送病理組織學檢查。 ++++++++++++++++ 醫生在線解答,請關注微信公眾號:fk128801.急性子宮頸炎
2.慢性子宮頸炎